在继父王某与继子李某共同生活的第18个年头,一场因2万元借款引发的家庭矛盾即将撕裂这个重组家庭。房县法院大木法庭活用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三步调解法"成功化解这起特殊借贷纠纷,既维护了法律尊严,更让断裂的亲情重续前缘。
2023年6月,王某拿着借条走进法庭向法官“控诉”:“他(李某)借钱时说周转三个月,现在八年过去一分未还!”法官发现,这笔借款背后藏着更深的亲情羁绊——王某与李某母亲再婚后,共同抚养李某姐弟三人直至成年,虽无血缘却胜似至亲。随着家庭矛盾激化,双方从“不是亲生胜似亲生”走到对簿公堂。
了解到该情况后,法庭随即启动家事纠纷解纷机制:采取情理法融合化解的调解策略,实行“背对背”“面对面”调解。在分别对李某、王某进行释法说理,在法官引导下,双方终于打开心结,李某表示愿意在期限内还款,王某也自述不该如此冲动起诉,双方重归于好,家庭关系得以修复。
为深化调解成效,大木法庭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法,如建立家事案件台账,定期回访跟踪;将调解工作贯穿家事审判全过程,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开设家事法治“微课堂”,通过村镇巡回“以案说法”形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据悉,目前王某已收到李某分期偿还的首笔款项,家庭微信群也重新活跃起来。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家事审判中的生动实践。”大木法庭庭长表示,法庭将持续深化多元解纷新模式,今年以来已通过该模式化解家事纠纷6件,调撤率37.5%,让"枫桥经验"在房县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