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法官,你们太厉害了,怎么找到我的?”外出多年一直躲债的王某,见到法院的送达人员,不禁惊讶地说道。
送达人员邹文笑而不语,只是淡淡一笑道:“我们也是偶然到你们村上来办事,正好看到你们家里开着门,就过来看看,真是碰巧你在家。”

这次送达当然不是巧合。王某在5年前向亲朋好友同学等熟人,借钱用于投资,岂料投资有风险,自己的积蓄栽进去不说,还把向其他人借的钱也砸进去了。亲朋好友上门催账,王某就玩起了躲猫猫,带着老婆孩子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部分债主开始到法院诉讼,但法院也找不到人,就这一趟路,送达员邹文就跑了不下10趟,但次次都是吃个闭门羹。无奈之下,多个案子都是公告送达,法律效果不好。

2023年4月,经县政法委、平安办统筹,与房县法院联合下发了乡村网格员协助法院送达,网格化+大数据的工作机制以来,各村网格员与法院送达组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当地干部熟悉当地社情民意的长处,有力地推动了法院送达工作的开展,使直接送达更高效,公告送达更扎实。

在此机制下,送达组联系上了该村的网格员宋某,宋某提供消息称,王某虽然逢年过节不回家,但是近期他的外甥要结婚,他这个当舅舅的肯定会回来吃喜酒,不会缺席。果不其然,王某的外甥结婚那天,王某悄悄回来了,还吃了酒席,好巧不巧,网格员宋某也在酒席现场,就悄悄按照实现的网格化+大数据联动机制,给法院送达组邹文发送了相关信息。当天下午,送达员在王某家门口守株待兔,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送达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网格化+大数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乡村网格员的信息优势,提升了法院送达的成功率。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实施该机制到8月末,乡村网格员共协助法院直接送达80余次,公告送达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