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房县青峰镇一村民高某为自家庄稼地制作火肥时不慎导致邻居兼“干亲”周某家的部分茶园被火焚毁。双方因赔偿问题各执己见,矛盾迅速激化,周某准备诉至法院。然而,现场证据灭失、专业鉴定成本高、后续执行难等问题,使案件处理陷入困境。
面对可能引发亲戚反目和“案结事难了”的复杂局面,青峰法庭并未简单将案件流转进诉讼程序,而是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将纠纷信息第一时间报送至镇综治中心。在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青峰法庭迅速与县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镇平安建设办、司法所及村“两委”成立联合调解组,构建起“五方联动”工作格局。
调解过程中,调解组分工协作,合力破局:针对现场证据缺失问题,镇平安建设办深入调查还原事实;针对赔偿僵局,法院创新思路,引导双方从现金赔偿转向寻求其他解决方案。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调解组提出了一个契合实际、兼顾双方利益的方案:由高某以其名下价值相当的一块田地与周某被烧毁的茶地进行永久性互换。
“我那块地可是水田、是好地!想着也是给兄弟你赔礼道歉了。”经调解组耐心细致地释法明理与情感疏导,高某、周某都较为满意法庭的置换方案。8月6日,高、周两家人在多方见证下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一场可能旷日持久、两败俱伤的潜在诉讼,在多元联动机制下,于诉前得以高效、温情化解。房县法院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情怀,积极参与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在诉前、消弭在萌芽,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司法力量。